江西水务漏损水量的来源与分析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是供水企业必须开展的工作,我们在实施或计划实施漏损控制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所以对所属单位开展漏损水量的来源分析,按影响比例由高至低进行梳理,采取对应的管控措施,对降低漏损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通过水量平衡表梳理漏损水量来源

抽取了多少水,经过我们的处理又供出去了多少水,我们要做到心里有数。供出去的水,除去用户使用的,还有管网漏掉的、表具计量错误的、用于消防的、私自接管使用的、管网冲洗的等等,这些都构成了漏损水量。

 

1 漏损水量来源

站在供水行业角度,通过《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中的水量平衡表进行统计与分析能够全面地反映供水区域实际的漏损状况。该方法能有效评估管网工作情况,反映供水漏损水平的高低,判断管网漏失的区域,为漏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水量平衡表

 

 

从水量平衡表可以看出,管网漏失水量、计量损失水量和其他损失水量形成了漏损水量。现实工作中,大多县级供水公司还没有大规模的安装远传流量、压力等监控设备、未开展管网普查与搭建GIS系统,未实施或部分实施分区计量建设,很难做到漏损水量的精准统计,因这些基础数据的缺失,我们只能做到大致的估算。水量平衡表除去统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供水用水的思维,要求我们供水企业以年为单位,梳理与统计供水用水情况,做到按年逐步准确。

二、江西水务漏损水量来源分析

基于现有的数据沉淀,整体而言,江西水务漏损水量的比例大致如下:管网漏失水量(75%)、计量损失水量(15%)、其它损失水量(10%)。

  1. 管网漏失水量
    管网漏失水量是江西水务漏损水量的最大来源大部分水司开展漏损控制的措施都应以此为主。具备以下几种情况,管网漏失水量都比较严重:
    1.管网前端压力较高,如水厂为重力自流或供水管网距离较长的;
    2.存在大量老旧管网,每年更新率低于2%的;
    3.平均月维修次数在200次以上的;
    4.水厂最大瞬时流量与最小流量的变化系数(两者相除)低于2的;
    针对管网漏失,应开展压力控制、管网改造、巡查检漏、提升维修及时率、加强管材选型与安装、分区计量等措施。
  2. 计量损与其它损失水量
    计量损失又称计量误差,是由水表安装与选型、水表年限、抄表管理等问题造成的计量损失水量造成的经济不容易忽视,因为管网漏失的水量算制水成本,而这项损失的则是水费收入,一般2-3倍于制水成本。部分子公司每月大用户的售水量占比超过50%,对于这项内容更应该重视,计量损失水量以开展水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为主,如合理选型、规范安装与换表、更换老表等措施。
    其它损失水量以无表用水为主,主要管控措施在于加强巡检与用水稽查力度、市政用水定点取水计量。
  3. 计量损与其它损失水量
    除去以上三项漏损水量外,免费用水量我们也一定要进行统计,包括管网冲洗、办公自用水、消防用水的统计,这些也会对漏损率的计算造成影响。所以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我们不仅要降低“漏”,更要关注“损”,还要统计“用”。

     
  1. 总结
    降漏损能起到提高供水服务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用水满意度的作用,今年是江西水务实施漏损控制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通过管网、水厂、营销等数据制作供水企业的水量平衡表,根据漏损水量来源开展漏损控制定量分析,是持续实施管控措施、降低漏损率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