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喝上了城里的自来水 —全省首个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调查

  农民喝上了城市自来水,初听是怪事——山里的水出自天然,为什么要喝城里的自来水?细听却是新鲜事——受地质状况影响的农村,喝上了安全可靠的自来水。作为当前全省首个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区域,乐平的做法被水利部门称为“乐平模式”,并在全省推广。

  城乡自来水“全覆盖”

  “自来水很方便,也肯定是最安全的。”3月6日,乐平市浯口镇西湖青山新村村民程细生对记者说,家里去年底通了自来水,现在喝的全是自来水。20年前开挖的水井仍在使用,但仅仅用来洗刷和冲厕。

  记者站在他家水井的井沿探身下看,水深七八米,是浅层地下水,肉眼无法判断水质。不过,程细生对水井水质抱有一些担心:“我们的地质地貌就是这样,用地下水烧水,烧久了,壶底会有一层薄薄的水垢。”

  城里的自来水能保证?记者来到了浯口自来水厂采访。这家日供水能力达3000吨的水厂,建筑外观设计成徽派风格,别出心裁,厂内水处理设施一应俱全。乐平润泉供水公司负责人说,该水厂水源地来自30多公里开外的大型水库——幸福水库,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二类标准。整个水厂覆盖13个村委会,可满足3万人用水需求。拥有完善的沉淀、过滤、消毒等水处理工艺和严格细致的管理,水量、水质和供水保证率更有保障。

  “包括浯口自来水厂在内,全市共建设11座水厂,总投资9.2亿元,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乐平市水利部门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市自来水工程已完成一、二期,总投资4亿元,建成了乐平润泉水厂,以及涌山、浯口和临港3座规模较小的水厂,已解决城区及周边农村48万多人口的饮水问题。

  如今,乐平自来水工程的三、四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今年9月份三、四期工程将完工。届时,乐平市农村自来水将覆盖18万户近70万农民,加上已覆盖的城区20万人口,城乡一体化供水将率先在乐平市实现“全覆盖”。

  城乡自来水同网同质同价

  乐平市农村居民饮水,原先多直接取用乐安河或其支流水源,也有的打井取水。由于全市地下水钙镁含量较高,水质过硬,全市近69万农村居民饮水面临困难。为解决这一民生问题,乐平市从2005年开始重点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但大部分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和水质合格率偏低。

  2009年5月,乐平市与省水利投资集团公司合作,共同出资组建乐平润泉供水公司,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从30多公里外引来幸福水库的水作为饮用水源。乐平老百姓形象地说:“如今,乐平卖纯净水的倒闭了,饮水机当废品卖掉了,要求自来水开户的越来越多了。”

  水源远距离输送,农村自来水管线长且分散,自来水处理与管理费用偏高,抬高的成本会不会转嫁到城乡居民身上?

  乐平润泉供水公司负责人说,如果按建设成本计算,农村自来水安装每户需投入2600元至3000元不等,实际只收300元至600元费用。水价则是依照法律程序,参照周边县市标准由政府确定新水价。

  “每吨水仅需要1.23元,初装时水表加上材料费需要300元。”浯口镇西湖青山新村夏水香对记者说,这样价格是完全能接受的,现在一瓶矿泉水也要一块多钱呢。

  让近70万农民喝上城市自来水,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解决资金难题,乐平市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农村管网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与省水利投资集团合作,将原来乐平市自来水公司的特许经营权和全部资产整体移交,按工业地价划拨80亩土地用于建设新水厂,实行统一建设和经营管理。同时,省水利投资集团公司利用自身融资平台建设网管和改造,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负责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实现城乡自来水的同网、同质、同价。

  “乐平模式”将向全省推广

  “农村优质水源流入城市,城市自来水延伸供应农村。”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李少平对“乐平模式”进行了总结:这一模式打破了城乡供水分割的局面,打破了单纯由政府或者市场的建设管理模式,而是靠政府加市场的“两条腿”走路。在运营管理上,供水公司将城市供水的盈利,用于补贴农村自来水运营,以城补乡,实现可持续运行。

  以往,乐平市供水工程一般采用村委会、农民用水协会或个人承包等形式进行管理,数量多、规模小、覆盖面窄。据统计,到2008年底,全市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56座,分散供水工程5233处,但仅覆盖6.1416万农村人口。这虽然在一段时期内缓解了一部分农村居民的饮水需求,但水质和保证率难以保障。这种情况在全省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水利专家分析说,“乐平模式”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改原先分散的管理模式,供水工程走向集中化、区域化和网络化,可提供优质、可控和可靠的自来水,是适应当前城乡统筹推进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据了解,未来我省将全面推行“乐平模式”。全省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和改造任务,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供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