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公权投机终将竹篮打水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原书记赵海东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通报,指出其“投机钻营毫无底线,不信组织信关系,把权力当作资本,利用工程项目等资源大搞利益输送和政治投机,通过商人掮客跑官要官”。通报中,“把权力当作资本”“搞利益输送和政治投机”的表述引起舆论关注。
翻看近年来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通过职权便利向特定人员输送利益,借以拉近关系,进而实现职务晋升、利益交换等投机目的的行为,屡见不鲜。甘肃省委原常委、副省长宋亮利用职权搞利益交换,捞取政治资本;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袁仁国将茅台酒经营权作为攀附权贵、搞政治投机的工具,通过利益输送找“后台”、寻“靠山”;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原区长周建国,通过搞利益交换捞取政治资本,搞政治攀附……此般作为,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破坏政治生态、污染从政环境、影响党风政风,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公权姓公,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对于党的干部来说,手中的权力归根结底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不能用来谋取私利。然而,赵海东们却把公权视为私器,一心围着个人利益“自转”,对权力交换之道、庸俗关系之学甘之如饴。他们熟知,权力是极度稀缺的社会资源,运用公权力搞利益交换,能轻松获得巨大回报。在他们那里,人民赋予的权力、组织提供的平台变成了结“人缘”、攀“高枝”的工具,成为其“进圈子”“搭天线”的敲门砖,全然忘了权从何来、权为何用。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把权力当资本,拿公权搞投机,或许能得一时之利,但不以其道得之,注定无法长久,终将是竹篮打水。无数前车之鉴反复印证,不管投机者们如何以权力之线巧织罗网、攀高附贵,东窗事发时都如薄纸般一捅就破。正如那些身陷囹圄者所言,“原以为无所不能的‘关系网’,终究只是镜花水月”。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对党员干部来说,敬畏权力、慎用权力,是一堂必修课。唯有畏权如用火、慎权如履冰,才是行稳致远之道。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赵客)